淺釋《金匱要略》陽毒條文

2014111111:44
原文見於《金匱要略‧百合狐惑陰陽毒脈證並治》第十四條:陽毒之為病,面赤斑斑如錦紋,咽喉痛,唾膿血,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,升麻鱉甲湯主之。

本條是說明陽毒的證治,及指出早期治療的重要。

面赤斑斑,是指面上出現紅斑。錦紋,是指錦緞的花紋,可以是條索狀的、成片的或針尖樣的。

面赤斑斑如錦紋者,熱邪逼血上溢,灼傷絡脈,血溢於脈外也;咽喉痛者,熱毒循陽明經上熏咽喉也(參考《傷寒論》第198條「陽明病,但頭眩,不惡寒,故能食而咳,其人咽必痛。若不咳者,咽不痛」);唾膿血者,熱令血結,瘀被熱蒸,熟而成膿也。至於「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」,是言疫毒起病急驟,傳變迅速,指出早期治療的重要。

治宜清熱解毒,活血散瘀,方用升麻鱉甲湯。

升麻鱉甲湯方:
升麻二兩  當歸一兩  蜀椒(炒去汗)一兩  甘草二兩  雄黃半兩(研)  鱉甲手指大一片(炙)
上六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,頓服之,老小再服,取汗。


方義:
升麻、甘草清熱解毒,以治咽喉痛;
當歸、鱉甲活血散瘀,以治唾膿血。
蜀椒振伏陰,降浮陽,引領各藥重安陰分;
雄黃解毒邪,辟穢惡,帶領諸藥升達陽分。
(
蜀椒和雄黃的作用引自陶葆蓀先生的《金匱要略易解》)

方後注說「老小再服,取汗」,是因為老人、小孩體弱,斑疹透發無力,取微汗乃幫助藥力,發揮透解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