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風濕關節炎是什麼?

2014111510:23
類風濕關節炎,相當於中醫的「痹證」、「歷節」,是一種主要侵及關節及關節滑膜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,後期常導致關節強直、變形,甚至殘廢。臨床上以30至50歲的女性比較多見。
 
臨床常見的症狀為反復發作的、對稱性的、多發性小關節炎,以手部指掌、腕、足趾等關節最常見,早期呈現紅、腫、熱、痛和功能障礙,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,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,而且或會伴隨其他全身性表現 (如低熱、疲乏無力、體重減輕、皮下結節、心包炎、胸膜炎、肺纖維化、肺積水、周圍神經病變、眼病變、血管栓塞、乾燥綜合症等)
 
「痹」字有「閉」的意思,所以痹代表閉塞、閉阻、閉著、不通暢等。中醫歷代的文獻已經對本病有明確的認識,例如《中藏經》云:「痹者,閉也,五臟六腑感於邪氣,亂於真氣,閉而不仁,故曰痹。」—說明痹證的成因是外邪閉塞經絡。《素問‧痹論》:「風寒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也。」直接指出引起痹證的是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。到了東漢,醫聖張仲景在—《金匱要略‧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》第四條說:「寸口脈沉而弱,沉即主骨,弱即主筋,沉即為腎,弱即為肝,汗出入水中,如水傷心,歷節黃汗出,故曰歷節。」提出了痹證的內因為肝腎不足。